开云体育

廠務公開民主管理 & Personnel Publicity
 聯系我們
  • 地址:@ 2022-2024 網站版權所有
  • 郵編:400061
  • 電話:@ 2022-2024 網站版權所有
  • 傳真:@ 2022-2024 網站版權所有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廠務公開民主管理

追尋那偉大的足迹

——“閱讀經典好書·争當時代工匠”讀書優秀征文

文/劉飛   圖/   責任編輯/   2021年12月06日   字體:【    

40年改革開放的足迹,70年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足迹,100年黨史鑄就偉業的足迹……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追尋這些偉大的足迹,找到中國共産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答案,找到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擔當。

沉心靜氣的閱讀一本本經典好書,可以感受到百年黨史是一部偉大的史詩。作為一名電力人,我所經曆的電力發展史正是與黨的事業血脈相連,為祖國經濟的騰飛插上鷹擊長空的翅膀。它們同樣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一燈如豆到燈火如織,同樣締造了一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神話。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電力征程中,有多少人為之犧牲?有多少人為之流血?有多少人為之青春流逝?有多少人追求卓越、奉獻光熱?或許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确答案。聯系黨史學習實際,一個個電力征途的足迹在我的腦海裡翻騰不休……

1906年,巴縣人劉沛膏在重慶太平門安裝了第一台發電機,創造了重慶有電的曆史,舊社會中的重慶人把這隻有富人才能享受得起的稀罕之物稱為“洋燈”。

建國以後,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投身于社會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熱情中,縣級以下的廣大農村基本上還是靠煤油燈下過日子,電力發展艱難地邁出步履。在電力戰線工作40多年的老工匠,我的嶽父熊安柏告訴我:“1958年,忠縣第一座電站——戚家河水電站建成投産,僅3台125千瓦的裝機容量,因為那個時期國家困難,缺少鋼材,壓力鋼管是用木制管道替代的,忠縣人民第一次見到了電燈!”這座小電站運行63年了,至今還在發光發熱作貢獻。 

上世紀60年代,物質生活極度匮乏,在黨的領導下,電力人的精神沒有垮掉。克服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忠縣人民建成了2台250千瓦的高洞水電站。“文化大革命”期間,電力建設也走過彎路,處于大幹快上的狀态,許多電站建成後便出現機組出力不足,如忠縣魚橋洞電站在1976年建成,當時施工時以民兵連為建制單位,人山人海約2000多人,用鋼釺錾子手錘,擡土砌石,土法上馬,因機組安裝技術先天不足,運行30年來仍然不能滿發,培養了鄧清平、李良明等第一批電力工匠,帶出一批又一批水電運行、檢修人才。

1979年,電力發展邁出了改革的步伐。在黨的領導下,将電力設計、施工管理納入統一管理,并明确了各水電項目由施工企業實施承包制。一潭死水變活水,全國各地揭開了電力建設的新篇章,“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照亮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前進的道路。 

1984年以後的十年間,在黨的領導下,電力發展突飛猛進,電力建設市場競争機制開始實施,電力建設項目都實行了市場化的改革。一座座農村小水電如同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中國的電力裝機容量開始成倍的增長,俯瞰中國的夜空,燈火開始漸入佳景,煤油燈成為永久的曆史,有力的促進中國工業經濟的迅猛增長。

1993年後的又一個十年,在黨的領導下,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全面啟動,并于2003年7月成功發電,二灘電站、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等大項目經過多年努力得以建成,這些重大項目極大地促進了電力的發展。 

2003年後的五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因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和推進,“廠網分離、競價上網”,我們500多名發電工人被劃歸到了發電闆塊,人們常說的“電老虎”、“鐵飯碗”在改革中被無情的打碎了,在此期間,我曾經工作的單位忠縣火電廠,總裝機25000千瓦,屬小火電廠,因能源緊張導緻嚴重虧損,被迫關停,大批的職工下崗分流,帶着改革的陣痛,我們沒有氣餒,揚起風帆,繼續前行。

2008年5月,我來到重慶能投集團所屬企業巴山水電公司從事水電建設與運營工作。初到城口縣巴山鎮,此地的感覺隻有一個字:苦。這裡山險,有人笑稱,仰起腦殼,草帽都要墜落。這裡的公路少,是重慶唯一沒有通高速的區縣,很多路都是硬生生從懸崖峭壁上鑿出來的,每逢下暴雨,山洪、泥石流不斷,極易形成災害。作為一名黨員,我應當如何擺脫這種狀況?是得過且過,還是振作精神、勇往直前? 

2010年7月,一次主題黨日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公司黨支部帶領我們參觀川陝蘇區城口紀念館。紀念館入口處,“巴山星火”四個大字蒼勁有力,令人印象深刻。在這片土地上,紅軍用生命和鮮血傳播革命火種,城口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紅色蘇維埃政權,讓革命之火在大巴山熊熊燃燒。

城口革命老區像一座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路。支部全體黨員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城口蘇維埃政權紀念碑下,向英雄先烈們敬獻了花籃,集體重溫了入黨誓詞……铿锵有力的誓詞,在曆史的長空回響,我們黨員幹部參加多次抗洪搶險,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在科技創新上頗有建樹,巴山公司的4個梯級電站實現了區域集中管控,吳李洪、鄧林、周文舜等同志努力鑽研業務技術,成為企業的技術尖兵。企業盡心竭力履行社會責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幫助當地村民脫貧緻富。2015年,因工作需要,我離開城口,調到重慶能投新能源公司工作,繼續奮鬥在能源戰線上。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的“碳達峰、碳中和”的宏偉目标,全國各地新能源投資建設熱情高漲,公司在全力推動項目發展的同時,不斷對現有的水電站、風電場進行智能化、信息化的創新改造,相繼培養出何海、周文舜、黃曉峰、陳露明、餘剛、匡定學、鄧林等一批工匠,他們在工作中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甯靜緻遠;精緻精細,執着專一,2021年企業全面實現“智慧電廠”管控模式,成功建設并投入使用“應急指揮中心”,可以對分布13個區縣的11座水電站、36台水電機組、9座水庫、9條河流、 1個風電場等進行全面智能管控,達到“無人值守(少人值班)”條件,并獲得“中國能源企業信息化管理創新獎”。

如今,電力發展高歌猛進,黨的事業蒸蒸日上。黨史是一面鏡子,是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打磨的百年明鏡,在這鏡子裡,可以照出昨天創造輝煌的足迹,可以照出今天使命擔當的足迹,也可以照出明天偉大夢想的足迹。新時代新征程上,我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名基層電力工作者,願意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忠誠地追尋那偉大的足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XML 地圖